趕上金融科技最後一班地鐵 騰訊金融“扶正”

3月21日下午,騰訊披露了Q4財報及2018年全年財報及第四季度(Q4)業績報告。除了去年全年總收入為3126.94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774.69億元,同比增長19%等喜人成績之外,財報中一項“其他業務”的營收格外惹眼。

數據显示,“其他業務”全年同比增長80%至人民幣779.69億元,Q4收入同比增長72%至242.12億元人民幣。值得關注的是,該項收入主要來源騰訊金融科技與雲服務等,其中“金融科技”更是在財報中被提及了22次,默默無聞多年後,狠狠的露了一次臉。

華麗變身

潛行14載的騰訊金融科技已經不是首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其實在2017年的財務報表中便已露尖尖角,在完成從“財付通”到騰訊“FiT”,再到如今的“騰訊金融科技”的華麗轉身後,撐起了“其他業務”的門面。

2005年4月,“財付通”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成立,財付通成為騰訊基礎的交易工具;2011年5月,“財付通”等成為第一批獲得央行支付牌照的企業;2013年8月,“財付通”與微信團隊聯合研發微信支付;2014年、2015年春節,微信掀起“紅包”狂歡;2018年11月,微信推出“零錢通”,用餘額投資基金,擴充了金融科技的服務範疇。

據統計,“財付通”2018年全年的交易筆數超過4600億筆,遠超支付寶的1975億筆。按照日均交易計算,財付通每日12億筆,支付寶每日5億筆。

截至目前,用戶群累計2018年底用戶達一億,理財通從推出第一天起,就定位為一個平台,與多家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多隻基金產品。2017年初資產保有量1000億,2018年年初,其資產保有量只有3000億;而截止2018年Q3其用戶2014年1月理財通接入微信錢包的第一天,就賣了8億元貨幣基金。

雖然這一切還都隱身於“其他業務”里,但是已經光芒難掩。

Fintech大勢所趨

在當前監管環境趨緊,面對強監管壓力,合規化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對於“金融”屬性的強化,騰訊已是謹小慎微。這一路,騰訊走得很穩。

相對於騰訊金融科技的大放異彩,京東数字科技早已搭上了實體,慢慢隱去了“金融”。從去資產化開始,京東數科逐步從金融領域轉向技術領域,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京東金融將轉型為科技輸出的角色,螞蟻金服也無不以例外的緊緊向“數科”領域靠攏。

早前,中國电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騰訊金融生態圖,包括金融科技、普惠金融、金融體系、金融牌照四部分。其中,金融科技版塊包含了理財、移動支付、證券、創新金融等。

記者了解到,騰訊目前所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保險、銀行、券商、保險代理、基金銷售、個人徵信等,牌照豐富程度緊隨阿里之後。由此可見,騰訊金融科技也在極力往“金融”方向努力。

另一方面,騰訊金融雲主要整合騰訊大數據和雲計算能力,與銀行、證券、保險、消費金融等機構合作,面向個人、商戶輸出科技能力。數據显示,騰訊金融雲服務的金融客戶已經超過了6000家,包括150多家銀行、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網貸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改版后突出了2B的騰訊金融生態和騰訊安全兩個板塊,但是目前對於場景的擴展仍在探索,即便是支付賬戶已經積累到一定數量,但尚缺應用場景。

近年來,騰訊雖然廣泛投資於新零售、電商領域,但場景背後的生態仍然不歸其所有,支付、零錢通、財富管理小微貸款及保險領域並未見新突破。這或許也是騰訊遲遲不肯將“金融科技”擺上檯面的原因之一。

支付服務地位凸顯

據了解,騰訊金融收入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向商戶收取商業交易手續費;二是向用戶收取提現費用及信用卡還款費用;三是向金融機構收取分銷金融科技及雲產品的服務費,例如“微粒貸”及在“理財通”平台提供的財富管理產品。

財報显示,2018年騰訊金融科技等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0%,商業支付收入增長超一倍。隨着支付服務線上及線下場景的增加,支付活躍用戶增長強勁,用戶的交易頻率及每筆交易金額也有所增加,支付服務的地位將會越來越凸顯。

綜合以上分析,騰訊支付業務的收入雖然一直處於高增長發展態勢,但是零錢通、財富管理小微貸款及保險領域並沒有新的突破。

對此,騰訊曾表示,未來或將進一步布局金融科技業務,推動支付產品開發的創新,增加新的支付使用場景,同時也會擴展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及產品組合來滿足用戶的財富管理及財務需要。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

【借錢借款相關精選資訊】

什麼是刷卡換現金?手續費又該如何計算?

如何辦理信用卡換現金呢?懶人包流程詳細解說!

信用卡換現到底安不安全?理財專家現身分析說明!

有人試過刷卡換現金嗎?哪裡可刷卡?